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长者模式
繁体版
|
English
|
无障碍阅读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个人中心
|
登录
|
注册
首页
要闻
江南娱乐公司简介
办事
服务
互动
数据
咸宁
站群
首页
>
政策问答库
>
市医疗保障局
选择部门
全部
电信公司
商务局
市发改委
市农业农村局
市审计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水利湖泊局
市税务局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医疗保障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保险行业协会
市政府国资委
交通局
联通公司
民政局
市妇联
市公安局
烟草专卖局
移动公司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市人社局
市教育局
市经信局
市招商局
市财政局
展开更多部门
市医疗保障局
《咸宁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问答解读
医疗保障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保障病有所医、解除疾病后顾之忧、维护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制度安排和基本制度保障。经市政府同意,《咸宁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这是我市医保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问:《规划》的编制背景是什么?
答:“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全面推进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县(市、区)医保局组建以来,通过逐步理顺医保管理体制,出台一批提升医保水平的政策,我市医保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市政府出台《咸宁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实行统一政策制度、统一医疗服务协议管理、统一经办服务、统一信息系统、统一基金管理等“五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取得了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基金共济能力增强、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的良好实施效果。全市医保制度高效运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二是疫情应对及时有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医疗保障系统认真落实“两个确保”政策,加大医保基金预拨力度,及时结算医疗费用,支持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全面落实核酸试剂集中采购,3次降低核酸检测价格,坚决落实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政策,有效助力疫情防控。落实企业职工医保费减征缓缴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十三五”末,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64万人,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城乡居民医保年人均财政补助达到550元。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60%以上。异地就医备案渠道有效拓展,备案流程不断简化,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增加至27家。将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范围,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四是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和医保电子凭证。市直、咸安、赤壁积极推进全省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建设试点,统一经办服务标准,改革门诊慢特病认定机制,压缩办件时限,取得较好成效。构建市、县、乡“三级贯通”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创新采取“县管乡用”方式实现经办服务下沉。落实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清单,持续加强医保系统行风建设,服务智能化、适老化程度明显提高。
问:《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我市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目标定位和区域发展布局,以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为主线,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保障。
《规划》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公平适度、系统协同、精细管理的原则。《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基本建成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
“十四五”时期全市医保发展共设置15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分别为基本医保参保率(每年保持在96%上),职工基本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在81%左右),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在70%左右)、医保政务服务窗口可办率(100%)。其他为预期性指标。
问:《规划》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主要任务为三个方面共14项,一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第一、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实施分类参保政策,建立参保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全民精准参保,优化医保缴费服务。第二、完善基本医保待遇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待遇保障水平,规范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健全重大疫情医疗保障机制,优化生育保险政策措施。第三、优化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机制。构建多元合理筹资机制,稳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全面实施基金预算绩效管理。第四、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第五、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二是优化医疗保障协同治理体系。第一、持续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强化医保目录管理,全面推进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精细管理。第二、改革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贯彻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治理机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第三、加快健全基金监管机制。完善基金监督检查制度,全面建立智能监控制度,建立医疗保障信用管理制度,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社会监督制度。第四、协同建设高效的医药服务供给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药产品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协商共治机制,支持医养结合发展。
三是筑牢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支撑体系。第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健全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创新医保经办治理机制,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布局。第二、促进医保安全发展。强化基金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加强内部控制。第三、推动智慧医保建设。应用全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完善“互联网+”医保服务,提升医保大数据综合治理能力。第四、完善标准化体系。第五、加强医保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政治引领、优化结构、能力建设、考核激励和从严管理。
问:如何保障《规划》实施?
答:一是健全落实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统筹做好本地区医保规划落实工作,将重要指标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规划落实机制,做好规划重点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部门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提升规划实施效能。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医保法治建设,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法治意识,为规划实施提供法治保障。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医保规划解读和宣传,组织政策培训和指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四是加强监测评价。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监测重点任务进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精准评估规划落地情况。
查看详情 >>
总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3页 转到第
页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重置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指读
退出服务
X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