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发改委
2018年4月,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入 出台了“关于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对推动幕阜山咸宁片区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的由来。
第一,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路径,以省委省政府建设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为契机,精心谋划并于2016年启动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
第二,是基于对幕阜山咸宁片区发展现状的认识。幕阜山咸宁片区发展现状综合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滞后,财力较弱。三县近几年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财政收入也有较大幅度递增,但底子薄、基础差,属于连片贫困山区,资金总量不高,财政收入匮乏,在支持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账较多。三县国土面积为578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10033 平方公里的58%;总人口195.7万人,占全市300万人65.2%;2017年底经济总量(GDP)352.11亿元,占全市1234.86亿元2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7亿元,占全市87.7亿元24.25%。其次是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幕阜山咸宁片区大型企业数量不多,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多。三县规上工业235家,占全市880家的26.7%;规上工业总产值(现价)286.27亿元,占全市1900.96亿元的15.06%。工业产品多以初级加工为主,市场竞争力有限。香榧、红豆杉、翅柃等优质林特资源开发利用和林下种植尚处于初级阶段;农副产品相当部分以初级加工甚至出售原料为主;楠竹、茶叶、油茶等绿色农林产品发展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通城豆制品、崇阳雷竹、通山红茶等传统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乡镇企业式的发展阶段。例如崇阳县的小麻花产业,除众望外,其余100多家大都是小作坊式生产。其他如旅游、文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大部分才起步,资源整合度、行业融合度不高。第三是发展要素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土地资源稀缺,开发成本较高。幕阜山咸宁片区山地呈阶梯状地貌,境内普遍是海拔500-20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地貌特征决定了幕阜山片区土地资源稀缺,开发成本较高,项目选址、布局受地势影响较大。同时,幕阜山属于湖北省生态敏感区,部分土地面临禁止开发或者限制开发的问题,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二是投入不足,资金缺乏。三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4.98亿元,占全市1676.07亿元33.11%。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咸宁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中心等资源有限,培育人才有限,从事产品深加工的专业人员不足,相关行业的待遇相比周边城市差距较大,对人才吸引力不强,技术力量后劲不足。
第三,是对咸宁所面临发展机遇的把握。新形势下咸宁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幕阜山片区拓展了开放发展的新空间;湘鄂赣三省联手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地处“中三角”中心的咸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旅游开发等方面占得先机,后发优势更加明显;沿海产业转移、长江流域区域合作为幕阜山片区指明了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可以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省级特色小镇、重点镇,为幕阜山片区增添了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战略使幕阜山片区生态优势不断放大,为幕阜山片区提供了绿色发展的新思路;精准扶贫强力推进,为幕阜山片区带来更多政策和项目,创造了共享发展的新机遇;“十三五”规划实施,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防风险的具体措施出台,也将为幕阜山片区带来重要机遇。
咸宁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适时谋划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是顺应时代潮流创新之举,是契合咸宁市情的必然选择。建设咸宁市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幕阜山咸宁片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咸宁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建设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的基本构想。
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咸宁段全长288公里,其中主线184公里、支线104公里。产业带所涉14个乡镇国土面积约26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0%,享有“鄂南竹海”、“中部绿心”之美誉。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的初衷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绿色发展为基调,通过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公园和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把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打造成全市知名的旅游带、生态带、发展带、民生带。把幕阜山片区作为建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主战场,通过规划创新、制度创新、投入创新、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发展经验。主推旅游文化、生态农业、健康服务、清洁能源、新型工业和边贸物流等6大绿色产业体系,使幕阜山片区能够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迈入小康社会行列。
二是以生态旅游为基础,通过建设幕阜山生态旅游带、红色旅游带、乡村旅游带和人文景观旅游带,将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打造成“湖北省最佳绿色旅游风景道”。规划目标是建设“四个旅游带”,推动幕阜山片区生态旅游创造特色、跨上台阶、形成品位,在湖北省生态旅游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围绕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主线,建设好沿线两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建设。
三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建设,强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突出保护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发展机制,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突出创新意识,建立投融资机制,推进幕阜山咸宁片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联动意识,加强与岳阳市、九江市和黄石市阳新县的深度合作,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探索区域发展共赢的模式。突出补偿意识,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幕阜山咸宁片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支持力度。突出均等意识,深化与岳阳市、九江市和黄石市阳新县的合作互动,建立幕阜山咸宁片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突出到位意识,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结余指标在县域内流动试点,加快涉农制度改革。突出激励意识,按照生态文明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的要求,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四是以村镇建设为要点,通过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建筑立面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营造独具鄂南特色的景观风貌。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景”的规划目标,对幕阜山旅游公路主线和支线两侧的14个乡镇进行总体形象设计,建设咸宁市级特色小镇。从建筑文化视角出发,重点发展古村保护型、民居保护型、乡村整治型、生态搬迁型和扶贫搬迁型等5类村落群体,在主线两侧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五是以精准扶贫为主旨,通过绿色产业带建设,实现幕阜山咸宁片区全面精准脱贫的奋斗目标。围绕土地、财政、金融、投资、生态和环保等方面制定扶持措施,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发展。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到2018年,实现幕阜山咸宁片区16.7万贫困人口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三、以六大产业为支撑,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以产业带生态旅游公路主线为主轴,以两条支线为两翼,以崇阳县、通山县经济开发区为重要集聚区,以14个乡镇和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为重要节点,构建“一轴两翼两区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绿色新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清洁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等六大产业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第一,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1、楠竹产业。重点开发沿线沿路金塘镇、铜钟乡、四庄乡、塘湖镇的荒山新造或低改楠竹,打造一条“楠竹资源带”。2、油茶产业。形成以“黄袍山、大畈镇、通羊镇、九宫山镇、四庄乡”为核心区域、以“麦市镇、塘湖镇、厦铺镇、金塘镇、慈口乡、高枧乡、港口乡”为重点区域、以“杨芳林乡”为试验区域的油茶种植布局。在通羊镇、大畈镇、四庄乡万亩油茶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种植,把通城、通山打造成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3、茶产业。以九宫山镇为重点区域发展有机茶和红茶,以青山镇为重点区域发展黄茶和白茶,推动茶叶生产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茶叶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借助九宫山风景区、青山湿地公园等景区资源,扩大茶叶种植园知名度,利用“旅游+茶产业”模式,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4、食用菌产业(香菇、花菇、竹荪、金针菇等)。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与气候优势,以通羊镇和厦铺镇为重点区域发展食用菌产业。支持以高坑、茅田、郑家坪为重点区域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提升“富士峰”牌金针菇“有机产品”品牌知名度。5、粮食产业。以通城、崇阳为重点区域,稳定水稻、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把崇阳县打造成湖北省重要粮食生产区。6、中药材产业。在药姑山因地制宜发展以地道药材为主的商品药材、药化原料药材和药食两用绿色药材生产基地,把通城打造成湖北省重要中药材生产基地。
第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以红色文化、绿色文化、蓝色文化、历史与民俗文化为主线,推动“文化+旅游”,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为支撑,改善硬件条件,以深化服务水平为动力,提高软实力,推动咸宁市幕阜山“全域旅游、七彩幕阜”。
1、学习红色文化,领悟革命传统教育之旅。以黄袍山红色文化景区为主导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天岳关抗日英雄纪念园、高枧之战旧址和革命烈士纪念馆、金塘陈寿昌烈士纪念陵墓及通山历史纪念园为重点深化红色文化精神,持续构建杨芳林辛亥革命志士黄振中故居和彭德怀抗战事迹、圣庙革命烈士馆、武汉军区空军雷达站旧址等红色文化风景区。
2、吸收绿色文化,塑造生态观光体验之旅。以黄龙山天岳关风景区、九宫山风景区为重点打造回归自然、心旷神怡的原生态风景观光带。以八仙地质观光谷、太阳山生态旅游区、大城山休闲度假区、风浪山登山公园为重点打造雾中山色、科学探险旅游带。以麦市、铜钟、杨芳林、大畈、厦铺、港口和塘湖生态农业园、金塘和高枧高山蔬菜基地、青山现代农业示范区打在农业旅游圈。
3、保护蓝色文化,开启现代水系文明之旅。以云溪水文化体验区、富水河风景区、隐水洞、青山水库风景区、大溪风景区为重点打造湖光靓丽、水上休闲旅游带。以青山湿地公园、大溪湿地公园为重点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三,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
推广风电场、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协调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扶持小水电可再生能源发展,适时推动核电发展,为幕阜山片区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风能。幕阜山地区山多,处于湖北省冷空气入口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5M/S以上适合风力发电建站条件的风场不少,九宫山、金塘、大幕山、白岩山、黄袍山等建站条件都不错。我们初步测算可布点建设1500MW左右。2、光伏发电。推广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保证贫困户家家通电。利用光伏大棚薄膜电池的优势,建起光伏大棚。受幕阜山土地、环境等条件约束,我个人认为,应重点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宜提倡而局型地面光伏电站。3、生物质能。统筹协调幕阜山生物资源,根据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合理制定生物质发电目标,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和生物质气化项目。4、水电。重点以厦铺镇、塘湖镇为主,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发展小水电,建设小型抽水蓄能电站。5、核电。以通山县大畈镇为载体,结合《中国·湖北咸宁核电厂厂址保护规划》规划,依托“咸宁核电厂”发展能源循环利用产业,结合现有工业在核电厂规划控制区以外建设能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将大畈镇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全国知名的核电名镇。
第四,发展绿色新型工业。
延伸“千亿产业”的产业链,依托咸宁幕阜山丰富的楠竹、油茶、茶叶资源,引进全友家具、浙江安吉等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楠竹创意家具、油茶特色小吃,促进白茶、黄茶、砖茶、红茶向深加工方向发展。高标准建设专业竹木加工流通市场和制造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引进实力企业,带动产业整体升级。把竹林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特色饮食、果园、竹林观赏和水面休闲旅游,让竹木加工产业和生态休闲产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做优豆制品深加工,依托幕阜山天然水质,结合豆制品天然、营养、经济、方便的特点,以麦市镇豆制品、高枧乡炸豆腐、杨芳林乡酱制品为重点大力扶持豆制品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开拓的主体力量,积极创建湖北省特色农产品驰名商标。做优深加工促进产品标准化,不断提高上市豆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做强富硒产品。充分利用幕阜山麦市镇水富硒优势、塘湖镇黑土壤富硒优势,重点依托通城县七里山矿泉水厂、皇赐矿泉水厂,打造湖北省闻名的医饮两用矿泉水,叫响“富硒水”品牌。在黄袍山大力种植富硒有机水果、蔬菜、水稻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多方位发展。
第五,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1、加快大健康、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有潜质的养老机构进行改造升级,形成“小而精”的特色品牌,与九宫山、天岳关、乡镇生态农业园、大溪和青山湿地公园、隐水洞等风景区、景点合作发展旅游养老。加强养老企业与酒店企业的融合,借鉴天津开元乐居·颐养园模式,将部分无经营特色的酒店改造为酒店式养老公寓,扩大市场空间。
2、加快健康养老服务及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生态与区位两大优势,市场化策划运作建设“大健康产业城”。支持企业开发生产养老服务用品,从医药、康复、护理、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养老保险、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方面出发,打造上下游产业互动、相关产业互补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 二是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第一,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发展家政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第二,加强居家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依托本地社区服务信息网站、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等载体,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 三是统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加强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农村托老所(日托所)、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建设。四是完善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第一,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第二,综合发挥多种设施作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发挥综合效益。
第六,发展现代物流业。
依据《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动农产品物流工程、电商物流工程、物流信息化工程,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重点,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1、建设商贸专业市场。“立足幕阜、带动咸宁、辐射鄂湘赣”,建设集特色农产品加工、研发、展示、服务外包、检测、交易、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加强系列专业市场建设,包括建材市场、汽车市场、服装批发市场、电器批发市场、茶叶批发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依托各类专业商贸交易市场和大型购物商场及综合体,打造鄂湘赣边贸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
2、发展绿色物流。优化运输结构,提高铁路和公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事故。
3、优化物流仓储配送网络。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村镇布局建设配送末端网点,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支持建立具备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商品中转集散中心)功能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打造电商物流农村服务工程。
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生态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片区三县近年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有所上升。但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不强,债务存量基数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就是为了应对如何构筑好生态屏障、保护好绿水青山,带领片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小康而进行的探索实践。实施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入 “关于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推进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深度发展的有效措施,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市县两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幕阜山片区一定会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共享绿色崛起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