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1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红色咸宁·记忆
走进咸宁红色教育基地⑦ 爱国精神代代传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21-06-30 字号: 分享到:

在嘉鱼县文庙山烈士陵园里,萧刚烈士的墓碑显得格外突出。

今年清明节,细雨纷飞。文庙山烈士陵园来了一批特殊客人,烈士萧刚之子肖爱山与往年一样,带着亲朋一行,从武汉赶到这里祭拜父亲。

“爸爸,我来看您了!您看我把谁带来了,他叫杨波,是您战友杨祥凯的儿子……”顿时,两位老人泪水涟涟,一次又一次鞠躬行礼。

悲情切切祭亡灵,两行清泪洒墓前。

在萧刚墓前,肖爱山小心翼翼地将精心保存的“传家宝”——革命烈士证明书、父母照片,虔诚地放在墓碑前,并整齐地摆放着从安徽老家带来的白酒、特产、点心等祭品。

此时此刻,思念的闸门喷涌而出——

“父亲牺牲时结婚不到8个月,怀我在身的母亲是新四军的护士,当年10月生下了我。”谈及父亲,肖爱山忍不住直抹眼泪。他的讲述,再现了一名革命战士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将热血洒在异乡的英勇事迹。

萧刚,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萧家庄村人,1919年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上有一个兄长、下有一个妹妹。在他11岁的时候,国民党部队到处抓壮丁,萧刚兄弟唯恐被抓便流落他乡。在生活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候,萧刚幸运地被红军救了下来,从此参加工农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成为第二十八军的一名警卫员。而此时,他的哥哥也加入了红军,只是和他不在一个部队。

在艰苦的长征过程中,萧刚虽然小小的年纪,却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是部队上下都喜欢的好战士,得到了组织的重点培养和锻炼。

1943年,萧刚就任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团团长,受李先念师长派遣,率部来到江南的嘉鱼县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成为鄂南抗日武装中的骨干力量。

一次,正值春节期间,萧刚得知日军将从长江水运物资,便带领部队潜伏在陆溪口江岸边的芦苇丛中,待日军船只靠近,出其不意猛烈打击,迫使日军乖乖投降,拱手将满船的物资送给了新四军。

1945年7月9日,萧刚奉命运送缴获敌军的武器弹药。在当地找了一些群众作挑夫,他亲自带领一个连担任保护任务。

那天晚上,部队从嘉鱼县高铁岭、八斗角、舒桥铺交界处的大崖山出发,在茂密的树林掩护下向高铁岭镇快速行进。谁知他们的行踪被国民党刘敏志部觉察,出动大队人马进行阻击。

萧刚沉着应对,指挥战士进行猛烈还击,一举击退了敌人。正当萧刚打着手电筒在地图上查看行军路线时,隐蔽在一个暗堡中的敌人对着亮光,一阵冷枪扫射过来,子弹无情地射中萧刚的左胸,他当即血流如注。

战士们迅速将萧刚救护到高铁岭镇张银山村,虽然全力抢救,萧刚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6岁。由于行军作战的需要,部队在当地买下一口上好棺木,将英雄埋葬在张银山麓。1983年建设嘉鱼烈士陵园时,萧刚烈士之墓便迁到陵园里。

“父亲在我心中是真正的英雄。”肖爱山说,他受父亲影响很大,在李先念、张体学、夏农苔等革命前辈的关怀下,他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参加了革命工作,立志报效祖国。

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肖爱山的儿子肖海亮亦出类拔萃,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过关斩将获得男子跳板双人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在嘉鱼文庙山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共有233人、墓碑233座。有李文卿、徐则夫、彭文涛等,他们都和萧刚烈士一样,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陵园内,青松挺拔、翠柏矗立、鲜花环绕,既是对先烈们的深情祭奠,又是后来人最好的怀念。(王恬、龙钰 、卢建)

责任编辑:杨伟杰

附件:
  • |
咸宁发布二维码

欢迎关注“咸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咸宁发布”
  或“cnxn2015”关注。

欢迎关注“咸宁发布”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