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政办发〔2014〕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经济开发区:
《咸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咸宁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入
2014年4月17日
咸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省编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组建市县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的通知》(鄂编办文〔2013〕132号)和《省编办关于组建咸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批复》(鄂编办文〔2013〕155号)精神,设立咸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不再保留咸宁市卫生局、咸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一、职能转变
(一)取消的职责
1.将对医疗机构服务绩效评价等技术管理职责转移给所属事业单位承担。
2.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减少对所属医疗机构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落实医疗机构法人自主权。
3.不再承担市红十字会的具体工作。
4.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下放的职责
1.除温泉城区外,护士执业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下放县(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
2.除市级管辖的温泉城区外,将新建、改扩建公共场所选址和设计的卫生许可职责下放县(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
(三)承接的职责
1.新建、改扩建公共场所选址和设计的卫生许可。
2.外国医疗团体来咸短期行医审批。
3.医疗广告的审查和保健相关产品(保健食品除外)的广告证明、互联网医疗保健服务信息的审核。
(四)整合的职责
1.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咸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将研究拟定全市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的职责,划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将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和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职责,划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将确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制定检验规范的职责,划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五)加强的职责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协调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加强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推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健康促进方面的融合。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4.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5.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6.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市省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计划,推进“十年送瘟神”战略部署。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以及省、市有关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负责起草卫生和计划生育、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草案。统筹规划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编制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协调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
(二)负责制定全市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落实,根据国家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制定全市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计划,组织和指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收集上报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三)负责落实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标准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相关监测、调查、评估和监督,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负责国家和省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和追踪评价。
(四)负责组织拟订并实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全市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和乡村医生管理制度。
(五)负责制定全市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负责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以及采供血机构管理规范、标准的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准入、资格标准,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和服务规范,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
(六)负责组织推进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运行机制,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
(七)贯彻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及省药品增补目录,制定我市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八)组织实施促进全市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政策措施,组织监测计划生育发展动态,提出发布计划生育安全预警预报信息建议。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制定优生优育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动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降低出生缺陷人口数量。
(九)组织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和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等机制。负责协调推进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履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职责,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衔接机制,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措施。
(十)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推动建立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
(十一)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发展规划,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国家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十二)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卫生和计划生育相关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十三)指导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综合监督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监督检查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负责拟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方案,组织计划生育工作考评,监督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十四)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依法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参与市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开展卫生计生对外合作交流。
(十五)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管。
(十六)负责市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市直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承担全市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十七)承担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市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领导小组、市“健康咸宁”全民行动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八)承担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十九)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16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宣传科)。
综合协调机关政务工作,拟订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负责重要文件、领导讲话及有关材料的起草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督查、值班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全市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检查考核和机关、直属单位的安全保密、综合治理、政务公开、安全生产、信访和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承接各类目标管理的考核及有关工作的检查、验收,组织协调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
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公众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目标、规划和规范;指导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网络建设;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重大先进典型、重要事件的宣传报道;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科学普及、新闻和信息发布。
承担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人事科教科。
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干部档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组织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负责组织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承担援外医疗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人员的出国(出境)有关工作。
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相关科研项目、新技术评估管理、科研基地建设;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科学普及;参与拟订全市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协同指导医学院校教育;加强全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负责全市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三)规划与信息科。
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拟订全市各类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指导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与计划生育相关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方面的政策建议;拟订全市大型医用装备配置管理办法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工作,参与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综合协调卫生计生援疆援藏工作。
(四)财务科。
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承担机关和预算管理单位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医疗服务、计生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拟订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相关规范;指导和监督社会抚养费管理;拟订全市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
(五)政策法规与综合监督科(行政审批办公室、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科)。
负责组织起草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地方性规定和政府管理规范性文件;负责综合性卫生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研究,承担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和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拟订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宏观政策与改革发展措施并组织分析、评估;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法律法规咨询、解释工作,指导规范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政策研究报告。
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按照职责分工承担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公共场所、饮用水安全、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组织查处违法行为,督办重大医疗卫生、计划生育违法案件,指导规范综合监督执法行为;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和协调,承担行政服务大厅(窗口)的管理工作;负责保健相关产品(保健食品除外)的广告证明。
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定食品安全标准;组织拟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交流;参与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
(六)疾病预防控制科(市卫生应急办公室)。
拟订重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与公共卫生相关疾病的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拟订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规划和基层防保组织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承担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与发布工作。承担市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健康咸宁”全民行动领导小组的相关具体工作。
承担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拟订全市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政策、制度、规划、预案和规范措施;指导全市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组建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协调全市有关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动的卫生防病保障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七)医政医管与基本药物管理科(市委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医疗卫生办公室)。
负责拟定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管理等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和服务规范;拟订全市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全市医疗机构评审评价;拟订公立医院运行监管、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指导医院药事、临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负责精神病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全市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协助做好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工作;负责全市重大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组织卫生下乡、城乡对口支援、征兵体检、残疾人康复、巡回医疗、义诊咨询等社会性、公益性医疗服务活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互联网医疗保健服务信息的审核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负责全市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的监督实施;提出基本药物价格政策建议;负责组织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监测。
负责中央、省级领导在咸宁的医疗保健和市委保健委员会确定的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高级外宾、高级专家在咸的医疗安排;负责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副县级以上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
承担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医疗卫生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八)中医药管理科(对外使用“咸宁市中医药管理局”名称)。
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拟订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督导全市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指导全市重点中医院和中医服务体系建设;负责中医机构的审核、执业登记及业务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中医执业资格许可制度;组织实施中医执业人员执业规范;负责全市中医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等工作。
(九)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科。
拟订全市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承担综合管理农村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负责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全市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负责收集、分析全市农村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信息,检查农村和社区卫生政策落实情况。
拟订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划、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全市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和协调全市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建设和业务工作;组织管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负责独生子女病残儿、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的医学鉴定工作,组织指导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指导妇幼卫生、出生缺陷防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依法规范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
(十)新农合管理办公室。
负责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拟订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发展规划,组织全市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合作医疗,负责指导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拟订有关政策、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十一)计划生育基层指导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计划生育政策,指导和督促基层加强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建设;拟订全市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方案并组织考核、评估;监督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落实,负责对单位、个人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审核及回复。
承担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二)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科(性别比综合治理办公室)。
研究落实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并组织实施;拟订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承担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承担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科。
拟订并实施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划、政策;指导市、县建立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落实。
(十四)市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拟订全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政策和拟订规章;拟订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血吸虫病的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对消灭或控制血吸虫病达标乡镇的考核鉴定工作,管理血吸虫病防治的监测工作。
(十五)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担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日常的具体工作;研究提出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负责基本药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等综合协调;承担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十六)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拟订全市爱国卫生工作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农村改水改厕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监测工作;负责卫生城市、卫生城镇、卫生乡村、卫生先进单位的建设和考核工作;指导开展健康教育、除“四害”等群众除害防病活动。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设立机关党委办公室,承担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监察室。按有关规定设置。
离退休干部科。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人员编制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48名,工勤编制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5名(其中:1名副主任兼任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工会主任1名,市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名,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9名(含市血防办副主任、市医改办副主任、市爱卫办副主任、党办主任、监察室主任、离退休干部科科长各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8名。
五、其他事项
(一)指导市医学会和计划生育协会的业务工作。
(二)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职责分工。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全市人口发展战略,拟订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研究提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研究提出与计划生育相关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方面的政策建议,促进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衔接配合,参与制定全市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实国家和省人口发展规划中的有关任务。
(三)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职责分工。
1、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贯彻落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及时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于得出不安全结论的食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置。
2、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报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
3、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参与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
(四)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六、附则
本规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