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11336909/2023-02261
  • 文  号:
  • 发布机构: 咸宁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室
  • 主题分类:政务督查
  • 有 效 性:有效
  •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6日
  • 名  称:关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主要目标任务 一季度进展情况的通报

关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主要目标任务 一季度进展情况的通报

字号: 分享到:

为切实推进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市政府政务督查室于2022年4月下旬对《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主要目标任务一季度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全省排名第11位。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83.5亿元、增长2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全省排名第7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全省排名第9位。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全省排名第1位。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6.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一季度,进出口总额13.7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5%。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涨幅控制在3.5%以内。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6.0,比上年同期增长6.0%。

二、其他指标进展情况

8.力争引进2所高校落户“武汉南”大学城。拟引进武汉传媒学院产教园项目,已与天有投资(武汉)集团有限公司洽谈,开展了选址规划、税收评估、投入测算等工作。在谈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小镇项目、武汉枫叶学校项目,跟进武昌理工学院整体搬迁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航空学院项目。

9.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一季度,咸安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03亿元,占全市比重24.5%,与上年同期24.4%基本持平。

10.新建5G基站500座,实现5G网络信号县级城区全覆盖。一季度,新建5G基站140个,完成进度28%,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2621个。

11.确保87座小型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年内达标竣工验收。一季度,纳入中央补助资金的5座水库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其中水利部“我为群众办实事”提升工程的下陈、万家垅水库已进入收尾阶段。纳入地方一般债项目的水库62座,其中已开工36座,开工率58.06%。另外,全市还有20座小型病险水库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12.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瞄准高端“招大引强”,面向未来“招新引优”,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100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新签约50亿元重大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个。一季度,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同比增长58.13%,进度排名全省第5位,其中50亿元重大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2个;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协议金额1461.42亿元,同比增长30.10%,金额绝对值、进度均排名全省第5位。亿元以上新开工入库项目50个,同比增长233.33%,计划总投资145.45亿元,同比增长238.09%。

13.聚焦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健康食品及饮料、现代冶金建材、节能环保等8大重点产业链,加快研究制定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推动创新链、人才链和供应链三链融合,每个产业培育“链主”企业3家、引进产业领航企业不少于1家。一季度,围绕8大重点产业链确定“链主”企业24家,支持维达力、三赢兴、同发机电、精华纺织、奥瑞金、金盛兰等重点企业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产业领航企业。

14.精准推动“个转企”“小进规”,强化109个新增产值超2000万元增长点保障服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对全市109个预增产值过2000万元增长点项目进行一对一、点对点跟踪服务,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一季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6家,完成目标任务的82.5%,总数达到990家。

15.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新增湖北民营100强企业1家。举办全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政策宣传暨申报培训班,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后备库,已入库企业103家,成功获批省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正积极准备组织2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支持奥瑞金制罐冲刺2022年民营企业100强。省级已取消隐形冠军企业评选工作。

1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滚动管理工业技改项目库,已入库项目197个,总投资达228.7亿元。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

17.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培育智能制造和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10家,培育互联网融合发展平台3家。一季度,新增赛尼尔机械、南玻玻璃智能制造和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2家,培育易览智能数据服务互联网融合发展平台1家。支持维达力、南玻光电等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指导推荐方片互动网络、赤壁金山云网络科技2个项目申报创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

18.发展黄精、白芨、金刚藤、杜仲、金银花、钩藤等道地中药材,新建2万亩以上中药材基地。起草了《咸宁市中药材种植奖补政策方案(草案)》,筹备召开全市中药材产业链推进会。一季度,全市新建黄精、白芨、射干、虎杖等中药材基地7500亩。

19.守好咸宁粮仓,建好20.8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优质粮工程,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295万亩以上,产量117万吨以上。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85万亩,全市13个项目22个标段,总投资42898.4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397万元,省级资金6698万元,县级资金16803.43万元(赤壁市、通城县配套资金未到位),于2021年12月全面开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3.8%,其中咸安区进度最快,完工率94%,赤壁市进度最慢,完工率55%。印发《2022年咸宁市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咸农发〔2022〕1号),确定粮食作物指导性规划面积299.67万亩,截至3月底,已完成春播粮食面积71.6万亩。

20.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市级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重点打造茶叶、蔬菜(莲)、生猪(鸡禽及蛋制品)、中药材、特色淡水产品、油茶、竹、桂花等8个农业主导产业链,每个产业重点培育2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一季度,重点培育细分行业领军企业9家、加工型龙头企业12家,其中茶叶产业行业领军企业2家、加工型龙头企业6家,蔬菜产业行业领军企业2家、加工型龙头企业3家,中药材产业行业领军企业2家、加工型龙头企业1家,特色淡水产品产业行业领军企业1家、加工型龙头企业1家,生猪(家禽及蛋制品)行业领军企业1家,桂花产业行业领军企业1家,油茶产业加工型龙头企业1家。

21.实施“五扶”行动,精心培养200名适应乡村治理的人才。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2022年计划招录350人。选派37名村干部参加全国“头雁”工程培训班。

22.加强脱贫人口产业、就业帮扶,稳步提升“两不愁”水平。扎实做好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积极实施危房改造,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2022年,全市预算拓展脱贫攻坚衔接资金5.393亿元,其中55%以上将用于支持产业发展。为全市脱贫人口提供公益岗位15962个,60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671人,11家龙头企业带动就业1725人,外出务工14.8万人。全市春季在籍在校脱贫家庭学生56923人,计划资助21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4亿元。脱贫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纳入参保监测范围人数372517人,对114475人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锁定农村危房改造275户,已开工建设126户。完善饮水安全应急保障机制,供水安全责任体系有效落实。

23.实施脱贫巩固提升工程,帮扶项目800个。启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建设,截至目前,已审批确定帮扶项目1367个,涉及资金28.86亿元,计划开工项目919个,已启动实施917个,开工率99.78%。

24.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提升”工程,实现5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确保2022年底192个脱贫村债务清零。截至3月底,全市总体化债进度66.69%,排名全省第3位(神农架、恩施排名前2位)。192个脱贫村化债进度68.23%,其中无债务村13个,非经营性债务村179个,已实现债务清零108个。

25.坚持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企业直通车”等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不低于20亿元。开展“遍访企业解难题”活动,市级领导完成走访“四上”企业196家,全市已完成“四上”企业走访1361家,梳理反映问题及诉求1044余个,其他意见和建议625条,提出解决措施658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1次,27家企业反映问题33个,已解决销号22个。一季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5.7163亿元,其中免征、减征、即征即退增值税2.837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3964.14万元,减免“六税两费”1755.32万元,缓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五税两费”1.96亿元,减征社会保险费3065.49万元,财政贴息407.586万元。

26.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一季度,全市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89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4%。

27.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高标准推进10家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建设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50%。指导光谷南·科技城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绩效奖补资金80万元,培育湖北浩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赤壁市安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志研自动化设备湖北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创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推进崇阳县钒产业技术研究院、咸安区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通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将于10月启动评选。

28.持续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00件,转化专利与科技成果8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亿元。印发《咸宁市2022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积极对接国家级学会申报茶产业、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竹产业、智能机电产业、大健康产业科技服务团,推荐中国自动化学会申报“科创中国”咸宁智能机电产业创新论坛、中国作物协会申报“科创中国”麻类大健康产学融合会议,指导香城智能机电研究院申报“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一季度,新增发明专利39件,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5项,转化专利与科技成果2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1.6亿元。

29.实施市场主体“引、育、壮”工程,确保市场主体稳定在30万户以上。一季度,全市市场主体总量328413户,同比增长22.36%,增长率排名全省第4位。

30.“一县一策”“一企一策”制定市场开拓方案,新建5个“桂香咸宁”展示窗口。广州天河咸安馆、陕西西安赤壁馆已建成正式运营。内蒙古呼和浩特赤壁馆、广东深圳崇阳馆、浙江义乌通山馆已初步确定选址,嘉鱼县、通城县暂未确定选址地。

31.完成47个废弃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一季度,已完成7个矿山生态修复628亩,40个矿山生态修复已全部开工,正序时推进。积极向上争取3个生态修复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可望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990万元。

32.落实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8.75万亩。对全市6个县(市、区)及69个乡镇(办事处)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开展实地督查,召开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推进会,省林业局刊发咸宁林长制工作经验简报1篇,市林长办工作简报12期。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营造林面积18.76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05%,其中人工造林6.94万亩,封山育林6.5万亩,退化林修复5.32万亩。

33.新建50个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一季度,全市共完成29个充电站点项目申报工作,咸宁供电公司已完成市城区10个充电站点选址,与赤壁城投集团商定10个城区停车场充电设施合作建设协议。

34.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2022年3月,省环委办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工作的通知》,分配咸宁市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指标5个、生态村指标26个。已向省生态环境厅申报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26个。

35.创建省级森林乡村6个。2022年1月,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局印发《关于命名2021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镇”和“湖北省森林乡村”的通知》,我市获命名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19个。目前,省林业局尚未启动2022年度省级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申报工作,我市已按每个县(市、区)各1个森林乡镇、1个森林乡村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36.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一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4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城镇登记失业率2.48%,有效控制在4.5%省控标准内。

37.改造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40公里,新增1.5万户通天然气,通气率达90%,实现主城区建成区燃气管网进小区全覆盖。2022年,计划投入3200万元完成53条路段4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截至目前,涉及改造的25条路段已完成改造路由方案设计,文笔路、湖发小区等15条路段已开工,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额1000万元。推进管道燃气进小区全覆盖工作,已完成主城区114处燃气管网进小区摸底和现场踏勘,开工建设老旧小区29个,通气3258户,完成年度计划的21.72%。

38.整治主城区堵点25个、渍涝点35个,新增停车位1万个,着力破解时段性堵车、城区渍涝、停车难等难题。公布《2022年城区拥堵点整治工程开工计划表》,计划分批次实施25个拥堵点整治,其中交叉口治理14个、区域交通治理5个、学校周边治理6个,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及初设批复,正进行施工招投标程序。咸宁智慧停车系统实现13301个停车泊位信息共享互通,有力化解停车难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从督办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8项主要经济指标、208项主要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拼搏赶超,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开门好”,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技改投资、市场主体“引、育、壮”工程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上,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区域协同发展、预算管理一体化等重点任务落实上,成效较为明显,但存在进出口总额降幅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偏高等问题,个别部门对牵头目标任务进展掌握不够全面、推进较为缓慢,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进一步强化责任、硬化措施、补齐短板。

一是要锚定目标。要积极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国内经济下行等不确定因素,最大限度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紧盯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具体工作目标,坚持旬调度、月结账,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形成工作闭环,确保目标“兑现”质量“过硬”。

二是要统筹推进。各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兼顾,对照年初制定的“任务清单”“时限清单”和“责任清单”,抢时间抢进度抢要素,实行挂图作战、按表推进,全面掌握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各责任单位要接受牵头单位的调度,主动对接联系,实时报告进度,推动工作更好更快落地落实。

三是要加强督办。各地各部门要将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绩效目标进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自查提醒。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将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对推进较慢事项进行点名通报批评,进一步强化工作精度、准度、力度,全力奋战二季度,确保实现“双过半”“硬过半”“实过半”。


责任编辑:但堂丹
附件:
Baidu
map